近日,各大跨国车企陆续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数据,大部分车企业绩表现欠佳,一方面是由于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需求较为疲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汽车行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洗牌加速。总的来说,当前大多数跨国车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而这其中最难的,当属日产汽车。其他车企好歹只是净利润大幅下滑,而日产直接由盈转亏。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财年第二财季(2024年7~9月),日产出现了93亿日元(目前1日元约合人民币0.0464元)的净亏损。
中美两大市场双双遇冷
对于掌门人内田诚来说,日产的经营危机再度袭来,无疑是对他的又一次重大考验。回首2018年,时任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因涉嫌财务不当行为而戏剧性被捕,接任者西川广人也于2019年被查离职后,内田诚接过了振兴日产的重担。当时日产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由于戈恩制定的扩张战略失败,日产的业绩在内田诚上任之前就面临崩盘,最终该公司在2020年春季宣布了近20年来的最大亏损——2019财年净亏损6710亿日元。内田诚于2019年12月1日上任,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短缺进一步扰乱了汽车生产的节奏。
面对严峻的形势,内田诚于2020年5月提出了“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优先布局核心市场,聚焦核心车型和核心技术。其精简业务的努力逐步见效,日产2021财年扭亏为盈,2022财年收益超过预期,2023财年营业利润同比大涨51%,至5687亿日元;净利润同比暴涨92%,至4266亿日元。
可以说,作为后戈恩时代的“救火队长”,内田诚无疑是合格的。不过,全球经济疲软,叠加产业变革带来的市场结构性巨变,隐患已悄然浮现。日产2023财年利润大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北美市场销量增长迅猛,但同期中国市场销量已经出现大跌。
之后,由于价格竞争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日产在主要市场的业务开始举步维艰。关键的中国市场自不必说,新能源汽车正不断挤压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而日产在电动汽车领域表现不瘟不火,销量下滑在所难免。就在今年6月21日,日产宣布关闭位于中国江苏常州的乘用车工厂,削减约10%的在华产能,该工厂产能约为13万辆。这也是日产首次在中国关闭乘用车工厂。
减产裁员,强力“瘦身”
业务的举步维艰,直接反映在了财报上。事实上,日产2024财年第一财季(2024年4~6月)已经敲响了警钟。该季度,日产营收有所增长,但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尤其是营业利润由上年同期的1286亿日元降至10亿日元,暴跌99%。正是基于此,今年7月,日产将2024财年营业利润预期由6000亿日元下调至5000亿日元。
此后,日产的业绩进一步恶化。2024财年第二财季(2024年7~9月),日产的营收为29858亿日元,同比下滑5%;营业利润仅为319亿日元,同比大跌85%。更严重的是,该季度出现了93亿日元的净亏损,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907亿日元。从2024上半财年(2024年4~9月)来看,日产的营收为59842亿日元,同比微降1%;营业利润为329亿日元,同比大跌90%;净利润仅为192亿日元,同比暴跌94%。
基于此,日产再次下调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全年预期,营收由14万亿日元下调至12.7万亿日元,营业利润预期由5000亿日元下调至1500亿日元,净利润预期由3000亿日元调整为“未定”。
另外,日产还决定,对三菱汽车的持股比例,由34%减持至24%。这部分股份由三菱汽车回购,约为1.49亿股,售价则按照11月7日三菱汽车的收盘价(460.6日元/股)而定。交易已于11月8日实施。
需要指出的是,日产当初收购三菱汽车34%的股份有些“趁火打劫”的意味。2016年日产举报三菱汽车油耗造假,之后造假丑闻不断升级,三菱汽车遭受重创,股价大跌,市值蒸发近一半。日产趁机出手,收购三菱汽车34%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雷诺-日产联盟也由此演变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但在联盟中,三菱的存在感一直很低。而今,日产遇到了困境,决定减持三菱股份,以回笼资金,并称此次交易将支持三菱汽车的经营战略,并提高日产的财务灵活性。
此外,与多家跨国车企一样,日产也加大了降本的力度。日产方面表示,正在采取多项措施,包括降低销售、综合及行政开支,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产组合等,目标是减少3000亿日元的固定支出,以及1000亿日元的可变支出。为此,日产将削减20%的全球产能,并裁员9000人。裁员方面,日产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和地区。截至今年3月底,日产在全球拥有约13.4万名全职员工。
“通过这些扭亏为盈的努力,公司或许看起来像是在缩小规模,但让公司回到增长轨道是我的使命。”内田诚说。
加速转型与创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