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签署延长合资协议,将上汽大众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这一里程碑式的签约,不仅能够看出大众汽车集团对于中国市场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用行动践行了“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战略。
事实上,这不是上汽大众的首次延长合作时间。2002年4月,股东双方提前八年续签合资协议,合资期延长至2030年。不过,这次的续约可不简单,因为这次是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做出的决策。这不禁让人思考,上汽大众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风雨走过四十载,将生机带到国内
乘着行业发展的东风,1984年10月,上汽大众成立。过去的40年中,上汽大众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中德经济合作的示范标杆。而且,上汽大众以实力证明着自己,在获得市场收益的同时也赢得合作伙伴的认可与尊重。
从桑塔纳到ID.家族,上汽大众一直在持续给中国用户带来领先产品和技术。数据显示,从2016年,成为中国首个年销量突破2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开始,上汽大众连续4年销量维持在200万辆以上,并蝉联了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如今,上汽大众累计销量超过2800万辆。
过去40年,上汽大众是中国最成功的合资车企之一,面对新能源转型浪潮,上汽大众又成了转型最坚决,行动最迅速的合资车企。一个成功的品牌想要持续引领中国市场,除产品、制造、服务等环节的夯实外,愿意扎根中国市场的发展态度更为关键。从这个层面来看,上汽大众可谓是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个突出典范。
关于此次续签,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表示:“面对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方兴未艾、智能化席卷而來的发展趋势,中外双方更应携手共进、技术共创。上汽正在加快攻坚固态电池、高阶智驾、智能底盘等关键技术,与合作伙伴一起持续不断技术赋能上汽大众,共同开启合资合作新阶段。”
在此次签约结束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未来六年,双方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18款新车,其中,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产品多达15款,包括纯电、插电、增程三种动力形式,其中2026年推出两款基于CMP平台、搭载CEA电子电气架构的的纯电动车型,足以见得大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离不开中国的,不只德国汽车
事实上在一众合资车企中,持续看好且投资中国的并不止大众汽车集团一家企业,光是德系车就有不少。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今年,奔驰和宝马集团就相继在华投资140亿元人民币和200亿元人民币,而宝马去年才刚刚投资了100亿元人民币。除了德系,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也在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本田今年推出了电动汽车品牌“烨”,同时在华新建两家电动汽车工厂。
为何中国车市能够吸引这些跨国车企继续投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另外在销量和市场潜力方面,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更大的市场可以取代中国。
不过,当下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合资品牌的声音,并且大部分舆论对合资车企非常不友好,把合资车批评到一无是处。事实上,跨国车企在华销量和业绩之所以遭遇挑战,主要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比全球其他市场更快。过去合资企业的外方对电动化转型的态度尚不明晰、决心还不强烈,这限制了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虽然,在新能源汽车第一轮的竞争中,自主品牌抢占了先机,但并不意味着胜利。距离真正的汽车强国,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合资品牌虽错失先机,但其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基础实力雄厚,未来基于这些优势下打造的新产品,并非没有绝地反击的机会。
无论是加大投资大众安徽,还是继续与上汽集团携手前进,种种迹象表明,面对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不断加码投入。其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其经过战略调整后,以崭新姿态在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中持续赶超,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