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年的大洗牌之后,如今买20万元以上三排座SUV,智能化+可油可电已经成为了很多人优先考虑的点。
这也导致了卖得最好的车型,几乎都是理想、问界这些新势力品牌车型,面对主打品质、工艺的传统车企几乎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以至于这个区间几乎没有卖得好的传统车企选手。而魏牌蓝山,则成了为数不多能“突围”的独苗之一 ——对于那些比较“懂车”、在买车的态度上相对保守的人来说,蓝山就成了这类车型一个难得的备选项。
当天探店时,销售话术的导向也非常直观地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我在如何倒腾车机,询问配置和功能,他都在极力尝试灌输一种态度:“车机这种东西不就是个平板电脑嘛,性能再好也好不过我的二手iPad”、“我们都有好几十年造车历史了,跟这些找造小面的车厂代工的新势力不是一个水平线的,只是识货的人不多而已”……
销售小哥从头到尾都在希望我把关注点从车机上移开。可惜,新车款最明显的变化点,就是从他口中的竞争对手里学来的,这些他倒是完全不谈。
我个人反而觉得,外观才是这款车应该尽力应对的地方。毕竟内饰、车机和智驾花了这么大代价升级,然而对于外观上一些比较明显的槽点却几乎没怎么动过。
车身的组装工艺、喷涂质量方面,完全是没什么槽点的,整体的比例也很匀称,明明是一台超过5.1米的中大型SUV,视觉上却一点都不笨重,唯独造型和细节的塑造实在让人有些如鲠在喉。
个人觉得,车头的车标摆放位置,直接影响了整个前脸型面的饱满观感;车头和侧面的线条显得比较随意,细节之间缺乏配合,看上去缺了一点连贯性;尤其是尾部造型复杂的尾灯组,感觉不匹配整台车的档次。
总结下来,我的观点就是:越是高端车,设计往往就越需要简约而稳重,也越是应该利用好车身的体量,来营造一些立体感,我觉得长城在这方面需要向理想、蔚来取取经。
这次看车的重点之一在座舱。智驾版中控台的主要改动集中在了空调出风口以上的部分,在维持了原本外突的中控台框架造型基础上,将中控台上半部分比较矮的连屏组升级成了和理想类似的“中控屏+副驾娱乐屏”的15.6英寸 2.5K大连屏组,同时仪表变成了独立设计,存在感更强。
方向盘从原来的“拨杆+独立实体键”控件,变成了“滚轮+整体式塑胶面板覆盖所有按键”的设计,这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做法,视觉上更有科技感,功能集成度更高,降本效果更是立竿见影,当然学习成本和操作难度也是直线上升。
原版12.3英寸的仪表已经足够大了,所以能容纳的信息量很丰富,地图、多媒体、行车信息、告警提示、车身状态、驾驶模式等一股脑地全塞进去了,而且地图的显示面积非常大。此外,仪表变成独立的屏幕设计之后,和浅色内饰的搭配更显眼,显示的清晰度、动效的流畅度都很高。
不过可能是因为默认的坐姿偏高的关系,一旦把方向盘的位置向下调多一点,仪表上半部分的信息很容易被遮住。这种“大尺寸屏幕+信息密集堆砌”的设计我觉得是有一定改进空间的,可以做一些取舍。
中控屏和副驾屏不但在尺寸、分辨率、车机芯片等硬件规格上做了升级,用上了高通8295,系统也直接重做了一套。UI设计完全倒向了目前最流行的“大壁纸+底部Dock栏+横向小尺寸自定义卡片”的“大电脑”风格,不但屏幕的素质很好,而且通过地图拖拽、伸缩等操作,可以感觉到流畅度和帧率也是不错的。
功能上也和当前主流的新势力车机进行了对标,引入了可以通过手拉调整显示比例的分屏设计、3D车模、可通过下拉拖出的负一屏等设计,而且3D车模的拖拽过程也很流畅,说明性能方面车机是完全过关的。
当然,可以提升的地方还是有的,比如原车自带的行车记录仪依然停留在仅有一路前置摄像头的视角,而同样价位的头部新势力车型已经来到了“一路高清+四路鱼眼侧视”录制的多视角能力,甚至支持四路高清录制水平。
早在VV系列上就已引入的流媒体后视镜在蓝山上也得以装备。这个配置带有单独的实体键调节亮度,而且和车机之间似乎并没有打通,和车机之间的功能上没有太大的关联性。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作为一台大SUV,蓝山的后风挡面积并不算小,所以这副流媒体后视镜如果要保留的话更应该考虑和车机打通,进一步挖掘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