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无数70、80后心中的“越野鼻祖”212车型干了一件大事,从单一车型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独立品牌。问世60余年以来,212在越野迷心中绝对算得上“YYDS”,尤其是在北京,212更是成为了一张地域性的车型名片。
很多人印象中,212车型一直都是北京汽车的产物。其实放在60多年前的确如此,但时至今日,212隶属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现在的北京汽车早已没有了任何关系。甚至于两家车企不仅没有因为品牌名称共同带有“北京”字样而关系和睦,反而因为雷同的品牌名称而闹上了公堂。而就在北汽制造212成为独立品牌的第二天,北汽集团就公开发出澄清说明,明确表示北汽集团和北汽制造没有任何关系。
“北汽”正统之争由来已久
北汽集团与北汽制造,这两家曾经紧密相连的企业,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从共同起源到各自发展的演变。
回溯到1951年,那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第六汽车制配厂应运而生,承载着为战场提供支持的使命。几年后,这个制配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并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试制成功了新中国的第二款自制汽车,朱德元帅亲笔题名“井冈山”,并将“北京汽车制造厂”这一光荣的名字赋予了它。随后的BJ212更是成为中国越野车的鼻祖。
然而,历史的洪流不断前行。1973年,北汽集团的前身,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正式成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企改制的大潮席卷而来,2001年,北汽制造的部分股权被划归到北汽集团,从此成为其子公司。但好景不长,几年后,北汽集团开始剥离北汽制造,最终在2015年,北汽集团将其持有的北汽制造51%的股权以1.17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一家低速电动车制造商富路集团。时间跳转到2020年,富路集团通过其子公司间接控股了北汽制造,并将总部从北京迁至青岛。不久后,北汽制造的控股权再次易手,于2023年被魏桥创业集团收购。
从历史的角度看,北汽集团与北汽制造虽然起源于同一家企业,但两者的发展道路逐渐分叉。北汽集团,作为国企的佼佼者,利用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资源,在新能源汽车和合资品牌市场不断发力,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而北汽制造,则选择专注于越野车和特种车辆的生产。
212或成北汽制造“最后一搏”
其实自从北汽制造从北京汽车剥离出去的那一刻起,北汽制造的单飞之路就注定坎坷不平。北京汽车制造厂,这家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汽车制造商,近年来却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其推出的多款车型,虽承载着品牌复兴的希望,却在技术和品质上暴露出严重不足,使得整体销量萎靡不振。市场反馈显示,北汽制造的月销总量已经不足千台,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车市中已经严重掉队。
在这样的困境中,北汽制造的经典车型——212,凭借其深厚的情怀和稳定的性能,成为了品牌的救命稻草。这款具有历史意义的越野车,不仅承载着消费者对北汽制造的怀旧情感,更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着品牌的形象。
为了扭转颓势,北汽制造决定推出212独立品牌,旨在通过这一具有广泛认知度和好感度的车型,来重塑品牌形象,带领企业走出低谷。此次策略调整,不仅是对212车型历史地位的认可,更是北汽制造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的重要一步。
在与一位北汽制造的内部工作人员沟通中得知,目前212品牌虽然独立出来,不过办公地点和生产线仍然位于青岛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内。不过212品牌开始了独立运营之路,用212品牌年轻的总经理陆云然在发布会上所说:“全新212品牌将致敬经典,勇攀更高峰,这不仅是212车型的精神传承,更是与新一代中国消费者的深度共鸣。”
对于212新品牌,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给出了很好的品牌发展建议:“作为一家涉及越野、方盒子和情怀价值的品牌,212要焕新必须要推出更多新能源产品,混动技术和产品品质能否打动用户是关键。”
事实上,魏桥集团接手北汽制造以后,已经开始向新能源方向转型,魏桥集团董事长张波曾表示:“魏桥要打造新能源汽车可循环铝车身、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而北汽制造是山东省第一家全资质汽车企业,契合魏桥创业轻量化新材料战略定位。”相信有了“世界铝王”魏桥的支持,新212后期的新能源化、智能化会多出很多可想象的空间,在212品牌发布会上,陆云然就公开表态未来212除了传统燃油车型外,还会推出全新混动车型。
在如今这个“内卷”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单靠情怀并非长久之计。北汽制造需在技术和品质上实现质的提升,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汽车的高标准要求。只有这样,212独立品牌才能真正成为北汽制造复兴的领头羊,带领企业重返市场主流。这一战略举措的实施效果,将决定北汽制造未来的命运。在此关键时刻,北汽制造必须全力以赴,以212为起点,重铸品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