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重庆汽车论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场面真的是针锋相对。某些合资品牌的老总们叫苦连天,同时也强烈想要抵制汽车内卷,反对车企打价格战。那么你觉得车企打价格战有错吗?消费者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车企的领导和一些媒体不爽了呢?为什么他们开始炮轰价格战了呢?价格战的冲突为何而来?作为消费者你希望企业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吗?虽然文章有点长,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的把它看完。
价格战冲突1:国内新能源的发展过于迅速,超乎了合资车企的想象。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最近事情的矛盾点发生在哪里。
第一呢,比亚迪发布的第五代dmi技术,秦L和海豹06的价格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期,只卖9.98万。与此同时,大众等合资品牌新能源也在持续发力,跟上“价格战”的节奏。大众ID.3的价格也是直接滑落到了9.98万。
从最近的车市表现来看,似乎新能源和燃油车已经达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与消费者拍手叫好不同的是,前几天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汽的董事长发表了几个的观点:
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原来的规划超前10年,原先的规划上,在2025年新能源是市占率20%,2035年是50%。可是按照现在的势头下去,可能明年就50%了。
2.这样快速发展的发展让很多外国车企都感到疑惑。本田丰田说:“哎,你不是十年说至少还要10年吗?怎么是提前10年?”
我们国家新能源的提升速度确实是很可怕,甚至前几周都突破50%了。这位董事长的言下之意可能是:国内新能源发展太快了,合资车企害怕了,限制了我们的发展和利益,心里不舒服。
2.利益永远是冲突的关键点
为什么有些汽车集团就是那么反对“价格战”,反对内卷?
如果你们看看广汽的财报,应该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汽车集团那么反对“价格战”了。讲这点之前你们应该知道广汽集团旗下有哪些品牌吧?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
2020年至2023年,广汽集团应该是国内车企里面盈利最高的存在,盈利的来源就是合资品牌。
反观国内自主品牌,2020年至今,平均每年的亏损都在五十亿左右。而合资品牌常见利润一直维持在100亿左右。直到23年突然暴跌到了八十七亿。
利润暴跌,我们看一下销量就明白了。广汽本田22年的销量是74万,广汽丰田更是突破了100万,达成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时刻。而23年分别下滑到了64万和90万。更夸张的是,今年1到5月,广本仅仅只卖出了17.36万。广汽丰田的26.59万,同比下滑均达到了25%左右。
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国外的朋友们会这么疑惑。其实这里还有一句话广汽的老总没讲出来:销量的下滑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这是在价格战打了n轮之后,合资的价格只能靠腰斩之后才勉强换来的销量。
从账面数据上看,这些合资品牌一年似乎只少卖了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车子,并没有达到很夸张的地步。但是仔细想一想,每辆车他们的利润少了多少呢?过去是躺着赚钱,现在必须跑起来,跳起来了。甚至跑起来了也还是跟不上。这他们能接受的了吗?所以广汽集团开始过度焦虑了,生怕一下子赚不到钱了。
3.合资品牌躺在过去的辉煌走不出来
其实我倒是觉得广汽不必感到焦虑,接受市场政策的优势、劣势和规则才是强者该做的事情。更何况广汽还手握着埃安这张王牌,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场口碑,都饱受好评。但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埃安和其他的子品牌上面。而合资剩余的市场,完全可以充当源源不断的资金库来反哺给本土的这些。
大众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同样是合资品牌,但是大众可以说是能屈能伸。
燃油车时代,大众也同样享受着高利润高溢价。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大部分车企还躺在过去的辉煌上,这是懦夫的行为。而大众id系列的价格一降再降,大众也成为了合资品牌里面唯一拿得出手的新能源销量担当。
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常年只维持在3%到5%,而这个在的数据里面有一半的销量就来自于大众。一个顽固不灵,一个积极应对。消费者的钱包其实是非常的诚实,我们不是非国产不买,而是非好产品,非好价格不买。
中国的能源结构,69.9%都是火力发电。但你们想想,这个能源的结构,煤电不是污染吗?中国有69.9%是火力发电,煤电不算真正的环保。
这句话乍一听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是经不起推敲。我们即便以纯粹环保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火力发电的排污净化是有严格把控的,而且远离市区最起码对人不会发生最直接的影响。而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随时随地的,无法管控的。其次,火力技术的转化效率在40%左右,最新的更是早就突破了百40%。而市面上大多数燃油车的内燃机的效率基本上在20%到百分30%之间。谁的转化效率更好不言而喻。
4.作为消费者,你是希望企业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吗?
广汽的老总还说了这么一句话:企业目的是什么?是盈利,盈利干什么,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交税、就业。现在裁员的多少,广汽也裁了不少,这样下去对社会,对国家会怎么样。
这句话小编认为明显是错误的。我们常说企业都是要盈利的,不是来做慈善的。但归根结底啊,企业首先要做的是给客户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产品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解决就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去赚取利润。也就是说,你的盈利是附加属性,是结果导向,绝非目的。
可能这里有很多人说我太过于理想化或者不切实际了,那我就再拿汽车给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盈利是结果,高效的车企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研发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打造性价比更好的车型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卖的越多呢,成本就越低,利润呢也就越高,这是结果导向。但如果把盈利当成目的呢,车企又需要做什么呢?减少研发产品,卖不过的时候呢就降价,降价不赚钱的就通风减料。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最近几年的合资品牌里面也依然比比皆是。
那我请问,作为消费者,你是希望企业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吗?
那我们接着说裁员的问题,广汽提到了这两年市场太卷,导致很多人失业了,这就属于坐井观天了。上汽和广汽去年员工损失了8998人和3296人,确实损失非常惨重。长城汽车呢同样减少了4928人。
但是呢我们不能只看这一面。如果我们反过来看一下呢,长安新增了6223人,比亚迪新增了13万人。那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减少的员工,以另外一种方式就业了,或者说你少缴纳的税,其他的国产品牌来承受。
5.什么才是不正当的“卷”,什么才是真正有益的卷?
什么叫做不良的卷呢?恶意做低价,把竞争对手搞出去,然后自己再涨价回来收割市场,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这是不正当的内卷。
但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吗?我们客观来说啊,目前新能源市场呢分为两个主要大的阵营。第一种是可以赚钱的,这里有且只有三个品牌,就是比亚迪、特斯拉和理想。他们的情况不太相同。
我们拿最熟悉的比亚迪来举例子,比亚迪依靠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秦plus和秦L,他们虽然都有着不可思议的价格,但是本质上他们是有利润的。而且随着销量越来越高,利润可能还不少。那也就是说,车企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同时消费者选择了这家车企,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试问这样的局面是不是消费者和车企的双赢呢?
那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不赚钱的品牌,这也确实是一种卷,但是不是不良的卷,亏钱的本质上不是说这个车的造出来的价格比售价还高,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财报之所以难看,之所以亏损严重,本质上是技术研发的开销。技术研发才是最花钱的。
随便打开一家新势力的财报,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研发或者补能体系的投入是巨大无比的。比如说小鹏的辅助驾驶的投入,比如说蔚来的超充站和换电站的布局,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但是你能说这些投入是无意义的卷吗?很显然是不能。
那我们就拿比亚迪举个例,大家就更加明白了。你别看比亚迪这两年光鲜亮丽,你再往前推五年推十年,比亚迪也一直是依靠燃油车那辆可怜的利润来培养着新能源的,甚至很多时候研发费用都是大大大于自己的利润的。十几年、二十年不间断的研发,才迎来了一个好的时代。
6.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
国家为什么要大力的发展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只是为了环保吗?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新能汽车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给了消费者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无论你喜欢国产还是合资,都可以以更加合理的价格买到它。
而且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在国内完成了对于合资的取代,更是闯出了国门,进入了无数的海外市场。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城在海外都有不错的市场口碑和销量,而且正处于快速的爬升当中,甚至夸张到美国和欧盟都开始了新一轮的制裁和增加的关系。
什么叫做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这就是最后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现阶段如果你要买一辆新能源汽车,你考虑的第一要素到底是因为你喜欢,你合适,还是仅仅因为它是一个绿牌,它不收购置税呢?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灵魂拷问啊,那自主品牌这些年一直都逆风发育,缓慢成长。而合资品牌却躺着赚钱,舒服了这么多年了。
好不容易我们的时代来了,为什么合资品牌就吃不了一点苦呢?为什么艰苦奋斗的人就只能是我们呢?